找到相关内容180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能生烦恼的六个因

    安乐。   从下士到上士整个次第的修心过程,就是数数如理作意而修心的过程,如果修学时间较长,而烦恼仍未减灭,不是法不得力,而是未能如理作意,未依法思惟,结果唯是虚学而已。皈依三宝最主要的是皈依法...禅师、翠岩可真禅师同行,良雅禅师很欣慰,对真如喆说:“诸大士法门龙象,子得从之游,异日支吾之倾颓,新祖教之利济,固不在予之多嘱也。”(这几位大士都是法门龙象,你能和他们相从交游,日后拯救佛门的倾颓,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因果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5/01213418401.html
  • 按次第正修菩提心

    一切凡圣之中,谁能最圆满地利他呢?唯一是智悲力圆满的佛陀。对此并非泛泛而谈即可,而应依照经论思惟佛陀功德,尽自己力量增长对佛的净信心,由信心而引起成佛的欲求。   在下士讲述修习皈依,忆念佛陀的身...非常关键。基于这一原因,中士中思惟三苦、八苦、六苦、六道诸苦,成为修大悲心极重要的基础。如果修好了中士,能对苦生起深刻、强烈的感受,推己及人,缘众生思惟,就容易引生悲心。所以,苦谛在自身上修,会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菩提心|次第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1/17303121108.html
  • 佛教生死学中的生命治疗观

    课题(法类)有不同的偏重。由于动机会引发实践行动的特性,因此上士夫修学共中、下士的法类,仍属大乘法。而下、中士夫虽修大乘法类,仍入小乘数。此即意谓:三士夫的动机(意乐)是三士道之实践的关键本质。 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,26凡夫(乐著现世安乐)若能思维“恶趣之苦”,一旦生起“希求后世安乐”之心,即是具有下士夫的动机,而成为下士夫。当下士夫修学下士之法类,一旦生起“厌离轮回之苦、乐的希求解脱轮回之出...

    王 惠 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4647860.html
  • 业果之理与忏悔

    业果之理与忏悔   ——读《次第》之下士有感  曹新春  学佛人一旦归依三宝,可得佛力加被。但又必须要明了业果之理,真正的去恶修善,才可的最后之救护。而这又关系到自身的反省、忏悔。只有改变一切...感得的果报也不同。以十恶业中的上品而论,每一种都能感地狱;以中品而论,每一种都能感饿鬼;以下品而论,每一种都能感畜生。  二是余报。在恶中受了正报之后,再来人间受报,如恶业所产的副产品。例如杀生者感...

    曹新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1750597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菩萨行证》(3)

    士道,即人天乘、声闻乘、菩萨乘的修学过程。此为总摄佛教全体要义,故名《菩提次第论》。   三士道共同基础有二:一、为亲近善知识;二、为思惟人身难得。下士为离三恶趣,升人天之。须皈依三宝、深信因果、...三藏十二部经的要义,依据噶当派祖师阿底峡《菩提道灯论》以下士(人天乘)、中士(二乘)、上士(大乘),由浅入深,次第撰著而成。本论特色乃详述三士道中每一道次的修行方法,并强调下士并非只求人天福报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251962.html
  • 菩提心与解脱

    下士,然后再回小向大成佛的速度快、时分短。比如一个是直达车,一个则还需要在驿站“挂单”,然后转车才能到达。  复次,认识菩提心的珍贵。菩提心是菩萨的宝藏,是菩萨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,是一切众生所应攀登...菩提心与解脱 华严部申级班 释芥尘   如果说《华严经》以”心”为宗的话,那么”心”指的是真如心和菩提心了;真如心是约理体上来说,菩提心则约妙用上来说的。学习了一部《华严经》,而对其宗旨一无...

    释芥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95753686.html
  • 佛教的革新——现代禅的启迪

    佛法可分为五乘:人乘和天人乘(凡夫下士),声闻乘和缘觉乘(小乘圣人中士)以及菩萨乘(即佛乘上士)。这些都是佛陀为不同根器的众生对症施药而说的佛法。五乘、三乘最终只有一乘,就是无上佛乘。这里有一个...大,发菩提心修菩萨行,六度万行,经三大阿僧祗劫修行,历五十二阶位成正等觉而究竟成佛。我们弘扬佛法不能只讲人天乘,还得讲小乘解脱,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人们发菩提心,认真修菩萨,坚持成佛后再回娑婆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05454906.html
  • 尕藏加:藏密诸派及其理论与实践 3

    局限于自利之心,在佛学中叫作“小乘”;第三类人被称作“上士”,这类人不仅要求解脱自己,而且愿普渡众生,有利他之德,这在佛学中叫作“大乘”。人分三类,在修习次第上又成为三,即下士、中士和上土道,...“下土道”开始依次修习。  “下士”讲,凡人皆有死,而死时又不能将自己所有的名利财富以及亲属带走,因此,修习佛法的人应该爱惜自己难得的一生,要发愿心,皈依“三宝”,做“止恶”“行善”之事,以便积德...

    尕藏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31864691.html
  • 纪念佛学集大成者太虚大师

    藏土宗喀巴大师菩提次第之分上中下三十,共下士,共中士,不共上士,以一大藏教为唯一补特伽罗成佛之不可偏废,西圣、东圣,所见皆同,先圣后圣,其揆合一。然后代人师,都先以大乘接人,令其直入,与佛在世...

    单培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62965352.html
  • 年龙父母《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(三)

    ,称为下士发心,也是下士的皈依。这是为了得到自己暂时的安乐。   如果有人特别怖畏整个轮回的苦,想到了轮回当中地狱、恶鬼、畜生三恶的痛苦,天道当中有堕落之苦,阿修罗中有斗争之苦,人当中有...发心。   这是发心的三种差别。如果不是为了一切众生而发心,只是为了自己,拿下士来讲,为了自己得到暂时的安乐而发心皈依的话,即便是暂时得到了安乐,还是在轮回当中,毕竟没有穷尽,没有出离整个轮回之苦...

    年龙上师

    佛子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0285684704.html